脂批本有批语:黛玉自那日弃舟登岸时,方是正文起头处。
恰是一年春光好,我等齐聚书社,迎新朋,会老友;乃是我等红迷之故事起头处。
废话不多说,我且将这故事细细讲与你听。
共读红楼再入梦
01
壹、闲话红楼乐融融
1、击鼓传花
博雅斋久已不见如此热闹光景。“既然是第零期,我们随性些,放开来玩乐说笑。”主持人韵琪笑道,捧出一束绒线织花。老朋友们谈笑风生,见花束即知下文;新朋友们好生拘谨,不知琪姐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我们来玩击鼓传花,传到的人需抽一张红楼角色卡,说说初印象。敬请期待‘花落谁家’——”
🎶🎶🎶🎶🎶🎶🎶🎶🎶🎶🎶🎶🎶🎶
乐声止,众人定睛:花束执于一女子手中,其面如满月,气定神闲。此前从未见其人,想必是新朋友了。韵琪快步至前,柔声道:“来抽一张角色卡吧。”所掣为史湘云。因不假思索道:“英豪阔大宽宏量。”众人皆叫好。
展开剩余95%下一位幸运儿显然是新读者,所抽之签皆不熟,因求助于身旁的彩彤。“是薛宝钗啊。我对宝钗的印象是循规蹈矩的大小姐,而且还是对黛玉推心置腹的知心姐姐。”
乐声复起,这次花束停在渝真手中。“我抽到的是贾雨村……我一开始对他的印象蛮好的,有抱负,知感恩;但他后面却变了,人性的复杂在他身上显露无余。”不是冤家不聚头,说来也巧,下一位小伙伴抽到的正是甄士隐。“我对他流浪开悟那一段有很深的印象,我想不明白的是:他是怎么从情感浓烈转向淡漠、甚至是看开的?”
又过了两轮击鼓传花,刺激伴着欢笑,有疑惑也有感悟,众人在游戏中渐入红楼。
击鼓传花抽角色卡
2、冷知识抢答
三轮击鼓传花后,众人也算是热身完毕。而接踵而至的冷知识抢答环节,又给屋里的气氛添上一把火。方才抽到湘云角色卡的同学箭无虚发,所答必中,引得惊叹连连。
问题如下,供列位看官转转脑筋,以防生锈。(答案见文末)
1、贾宝玉有什么外号?
2、谁给谁起名叫颦颦?
3、谁服食冷香丸?
4、谁自称槛外人?
5、袭人名字的出处?
6、谁是芙蓉花神?
7、贾政和贾赦是什么关系?
8、贾敬的孙子是谁?
9、探春是谁和谁的女儿?
10、芳官是谁的丫鬟?
11、湘云和黛玉联诗,然后谁出现了?
12、小红是谁的女儿?又是谁的丫鬟?
本期活动现场
3、谐音姓名知多少
“说来有趣,我在读前五回时,发现曹公很喜欢用谐音起名。”韵琪道。一岚兄也和道:“不错,谐音可是《红楼梦》一大妙处。我尤其记得‘卜世仁’,太‘不是人’了!”众人发笑,也陆续说出《红楼梦》中经典的谐音姓名。
暗示人物特点和命运走向:
娇杏→侥幸
甄英莲→真应怜
冯渊→逢冤
贾家四姐妹——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原应叹息
暗讽人物:
甄士隐→真事隐 贾雨村→假语存 贾政、贾敬→假正经 卜世仁→不是人
特殊对照:
贾宝玉、甄宝玉→真假宝玉
甄士隐、贾雨村→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4、如果《红楼梦》有朋友圈
左右更多朋友圈
02
贰、共读红楼心戚戚
片段一:黛玉进贾府
主持人李韵琪分享ing
精彩分享▶
韵琪:去年给大家聊了四期宝黛的爱情线,今年仍然不忘初心,就从最初的地方开始,和大家聊一聊宝黛初会。黛玉一见宝玉便吃一大惊,她为什么会惊呢?因为黛玉觉得“好生熟悉,倒像是在那里见过。”初见如旧识,这正是一种宿命感,心近了,爱情才能自然生发出来。于是,灵河岸畔三生石边的木石前盟,在此一见钟情。
宝玉换了家常装束再登场时,显得低调稳重有气质。宝玉“语言常笑”,《红楼梦》全书中,宝玉很爱笑,与纨绔子弟不同,是很亲切、有教养的人。下文的两首西江月更是新颖,从世人的角度来评判宝玉:似傻如狂,腹内草莽,怕读文章……但实际上我们知道,宝玉很有才华,也并不“怕读文章”。但因为宝玉不参加科举,不符合当时的主流价值观,在时人看来便是“于国于家无望”了。如果把这首词反过来看,又何尝不是曹公对他的正评呢?
曹公对黛玉的描写,并无像熙凤出场时那样极力描写她的衣裙首饰,而是用很清新的语言去写宝玉眼里的黛玉。黛玉天性敏感,但我不觉得这是她的劣势,反而是她感知生活的优势,成就了她的才情与可爱俏皮之处。
宝玉摔玉看似是发疯撒泼,实际上蛮有深意的。从宝黛爱情的角度来看,宝玉一见黛玉是“神仙似的妹妹”,便想和她有更多的相似之处,从而有更多的联结。爱情很重要的一点是,两个人都视对方为特殊的,在对方心里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加上此时两人年纪还小,宝玉摔玉这种孩童式的冲动反而能体现出他内心真挚的情感。
片段二:凤姐登场
精彩分享▶
熙凤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如此之深。在规矩森严的贾府,没有人敢像熙凤这样放得开,逗贾母开心。贾母前面还抱着黛玉哭呢,看到熙凤就转悲为喜。果然还得是贾府八面玲珑的管家啊!接下来的熙凤也是火力全开,充分展示了说话的艺术:对黛玉嘘寒问暖;“无意中”透露自己的管家地位;还有耐人寻味的“找缎子”一事。
王夫人问熙凤放过月钱没有,熙凤回答后又提了一嘴,说“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没找到。”本来,老祖宗的外孙女进府是大场合,是万万不能迟到的,但王熙凤却迟到了。“找缎子”更像是熙凤的语言艺术,交代了她迟到的原因。而她找没找,预备没预备,其实并不重要了。“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王夫人心里清楚凤姐儿的八面玲珑,又因凤姐儿是其内侄女,自是不必拆穿她了。
片段三: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精彩分享▶
少时读红楼,只醉心于宝黛之缠绵;待到二旬重读此段,方知你我绝非公子小姐,而是李嬷嬷等牛马人物。命苦也哉!王夫人不许宝玉喝酒,薛姨妈又极力留客,李嬷嬷到头来总会得罪一方。宝玉无论是喝,还是不喝,反正都是打工人李嬷嬷的错。
那么,是谁让贾府打工人急得跳脚呢?“真真这林姐儿,说出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尖。你这算了什么。”林黛玉一张巧嘴,刀子一般刺刺的话,俏皮又机灵;听不懂的人只觉得有趣,而该听得懂的人自然听得懂。说回回目,黛玉怎么是“半含酸”的呢?宝钗刚劝宝玉不要吃凉的,黛玉就酸溜溜道:“我平时对你说的话,都全当耳边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
黛玉刚到贾府没多久,就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哪怕是稍显尖酸,实际上也说明黛玉在贾府生活很自在。看到一个稚嫩的女孩子终于能走出拘谨的状态,自在地生活,读者是很欣慰于她的成长的。如此看来,真性情的黛玉更显可爱之情。
03
叁、资深红迷导读
1、版本与纲领
“毛爷爷说过,读红楼,要读五遍以上才好发言。我很惭愧,没有完整读到第五遍;但三四遍总归是有了,能够与大家分享一些基础知识,带大家一起叩开《红楼梦》的大门。”
(师姐叠甲:非专业,纯兴趣,大量参考中国知网等学术网站)
——张淑芬师姐
张淑芬师姐分享ing
《红楼梦》的文学地位
(1)中国古典小说的集大成者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前五回的纲领提挈作用,各种细节的相互呼应;
“突破传统小说脸谱化模式”→人物复杂,各有特色;
“古典小说语言艺术的高峰”→诗词与小说,典雅与通俗的有机融合。
(2)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百科全书
饮食、服饰、建筑、诗词、土地制度、婚丧嫁娶……每一个关键词,读者们心中都会有印象深刻的内容与之对应;《红楼梦》便是如此包罗万象,历久弥新。
▶饮食:火腿春笋汤、胭脂鸭脯、茄鲞……
▶服饰:束发嵌宝紫金冠、大红猩猩毡、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
▶建筑:荣国府、宁国府、大观园……
▶诗词:葬花吟、柳絮词、咏海棠诗……
《红楼梦》的版本
(1) 三大演化阶段
如果大家在购书、借书时多加留意,就会发现《红楼梦》有不同版本。这些版本主要是以《脂砚斋评〈石头记〉》为底本而衍生的。梳理《红楼梦》版本的演化阶段,大致可分为下面的三大阶段:
“钞本”→“程高本”→“新校本”
其中,钞本包括脂评本的各个版本。脂评本全称是脂砚斋批评本,脂砚斋何许人也?红学家对此多有探究,感兴趣的小伙伴不妨自行搜索。实际上,脂评本里不止有脂砚斋的批注,还有其他人的批注;因其以脂砚斋的批语居多,故称脂评本。
而在脂评本基础上增加了后四十回的版本是程高本。程高本又分程甲本和程乙本,程乙本是程甲本的优化版。程高本是程伟元和高鹗所续,其对前八十回有自己的理解和删改。
目前流行的版本是新校本。
上滑查看更多
-各种钞本--
现行《红楼梦》的版本是有十二种之多,其中十一种都是脂评本,另外的是程高本。脂评本中有三个主要参考的版本:
▶甲戌本:现存最早的版本,只有十几回,每回回目下附诗一首,概括每回内容。
▶庚辰本:有七十回,被认为是最完整,最接近曹雪芹原稿的一个本子,脂砚斋批语最多,是新校本的底本。
▶乙卯本:十二种底本中唯一有真实钞主的版本。其主人是雍正朝的怡亲王允祥,佐证了曹雪芹的家族背景。
(2) 当前流行版本
(3) 各版本的细微差异——以前五回标题为例
第三回的回目在各版本中有着显著差异。程高本“托内兄如海荐西宾,接外孙贾母惜孤女”与庚辰本“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主语的不同显示了作者或编者对主体、情感基调的不同处理。林黛玉的被动与主动,贾母的出现与否,贾雨村和林如海争夺主语……版本复杂乱如麻,但终归是想为读者呈现其中妙处。因此,我们读者不妨接受这份礼物,一探何种回目更深得你心。(欢迎小伙伴们在评论区留言~)
前五回的纲领作用
第一回:以甄士隐家破人亡、贾雨村发迹开篇,引入通灵宝玉神话,奠定“真假”“兴衰”主题。
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详述贾府人物关系与颓势。
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介绍贾府环境及贾母、王熙凤、宝玉等主要人物。
第四回:葫芦僧判案揭露“护官符”,薛家进京;埋下“金玉良缘”与四大家族利益捆绑的伏笔。
第五回: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窥见十二钗判词与命运;以谶语预言全书悲剧结局。
2、七嘴八舌聊判词
王一岚师兄:
《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到秦可卿的卧室里睡了一觉,梦游太虚幻境,喝千红一窟,饮万艳同杯,听红楼梦套曲;又在薄命司里看到很多册子,其中便有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每页上都有一首判词,配一幅画——此回隐藏着书中重要人物的命运。
王一岚师兄分享ing
接下来,一岚师兄借助游戏,带领大家一探第五回的魅力——
我所选的几首判词有很大的争议性,而这也意味着我们能发挥的空间很大。事不宜迟,请看第一首:
▶萌新组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一)
萌新A:我从“彩云易散”读出的是,判词的主角比较脆弱;“心比天高,身为下贱”又能反映她性格自强,很有抱负。“寿夭多因毁谤生”也就是说明她因为流言早夭,命运多舛。“多情公子”应该是贾宝玉?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二)
萌新B:这首判词的主人公很温柔,但是没有福气。她羡慕戏剧里的人物,命运却不如她们好。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金陵十二钗副册·一)
萌新C:她活着的时候遭受了很多,而且也死得很早。“自从两地生孤木”这句我不太理解,可能是说她一生在两个地方待过,然后这两个地方都有不同的含义吧。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金陵十二钗正册·三)
萌新D:这个人很聪明,志向远大,很有才华,能力也很强;她应该是有活到贾家败落的时候,而且离家很远。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金陵十二钗正册·七)
萌新A:我觉得她可能是个聪明人,“缁衣”说明是出家了,穿出家人的衣服。她出身其实非常好,大富大贵。
借助一岚师兄的引导,萌新组猜测得有理有据,博得一岚师兄、淑芬师姐等达人们的称赞。这一边,达人组也按捺不住想要一探究竟,畅所欲言——
书友聊判词
达人组▶
-贾元春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金陵十二钗正册·二)
〖恨无常〗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达人A:我从“须要退步抽身早”推测元春应当是在贾家败落之前倒下的,作为一个信号预示贾家命运。而且她身处宫闱之中,所以我推测她是死于宫斗。
达人B:不过,如果是宫斗的话,“虎”“兕”都是猛兽,意象未免太强硬了。
达人C:这个细节有的版本作“虎兕”,有的作“虎兔”;两种都说得通,但解法完全不一样。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孰之过” 出自《论语·十六季氏》,而《论语》是古人的必读书;因此,我们不熟悉“虎兕”,但古人未必不熟悉。兕是犀牛,虎和犀牛两种猛兽可能代表两种势力,脱离了皇权控制,开始政治斗争;元春就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如果是“虎兔”,那有可能是指元春去世的时间是寅年卯月。
我还有个疑点:“望家乡路远山高”句何解?如果元春死在宫中,那何来“路远山高”一说?
达人A:有可能是形容宫墙之高使她不得归乡。
达人C:也说得通。
书友们听一岚师兄解读判词
-史湘云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金陵十二钗正册·四)
〖乐中悲〗
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
达人C:“厮配得才貌仙郎”,说明她是有一段姻缘的。这个才貌仙郎是谁呢?有种说法是卫若兰,“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伏的就是他。但这个说法中,卫若兰早死,这就和“地久天长”对不上了。
周汝昌先生一直坚信史湘云最后和贾宝玉在一起当乞丐。但我很难接受这个说法,毕竟书中种种线索都指向宝玉出家。而且,湘云是“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不太可能与他成为伴侣。
达人D:我读不懂湘云的结局,但我还挺倾向于周汝昌先生的说法。她和宝玉最后度过了一段时光,不一定得是爱情关系。至于“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伏的会是宝玉吗?
达人A:我也不满八七版《红楼梦》电视剧里给湘云的结局:湘云沦为船妓,在江边追宝哥哥。我觉得这是亵渎了两个人的人格,实在难以接受。
活动现场
-妙玉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金陵十二钗正册·五)
〖世难容〗
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达人C:你们同意程高本中妙玉被贼人劫走的结局吗?反正我不同意。
达人A:我强烈地不赞同,我重读《红楼梦》甚至不读后四十回了,因为后四十回对女性的描写又回归了封建教条的那一套,索然无味。据说,“风尘肮脏违心愿”。
达人B:妙玉本来就是一个很清高、跟众人格格不入的人,那么,如果只是强迫她还俗,到尘世中生活,是不是对她来说就已经是莫大的惩罚了呢?
达人E:我从前面章回的阅读中还是能感受到,妙玉并不是完全脱离世俗的。妙玉会渴望年轻人之间的交往,她并没有用高高在上的姿态去和宝玉、黛玉她们相处。所以,像这样一个高洁、可爱的女孩子,如果结局一定要把她按到烂泥里,那么不管什么程度的灾难,对她来说都是毁灭性的打击。
达人D:我也没有很喜欢续的结局,这和曹公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不匹配的。像妙玉这样的人,按续的结局,她还不如一头撞死算了(当然我没有希望她死掉的意思)。她可能是因贾家败落而受牵连,被迫做自己不愿做的事来谋生。曾经她可以不考虑钱财等琐碎杂事去潜心研究文学,但结局把她陷进了这种谋生琐事的泥潭,也是有可能的。
书友分享ing
-王熙凤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金陵十二钗正册·八)
〖聪明累〗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达人C:脂砚斋在“一从二令三人木”句有批,说此句是拆字。我们暂且相信这个说法,那么“人木”可以由“休”字拆得。但前四个字又能拆出什么呢?
还有一种说法是,“一从二令三人木”是王熙凤的三个人生阶段:顺从、命令、被休。这样一来动作的发出者就是贾琏,可王熙凤有顺从过贾琏吗?贾琏能休掉王熙凤吗?我看够呛。如果“顺”是顺从贾母,贾母又没有休王熙凤的权力,这又说不通了。
达人A:“哭向金陵事更哀”,她在哭什么呢?如果真被休回金陵的娘家,那又何必向金陵而哭呢?
达人B:“死后性空灵”句我也很不理解,王熙凤是和空灵两个字完全不沾边的人,怎么死后就性空灵了?这个“空灵”会不会有古今异义呢?
达人C:我查过“性空”,这是一个佛家语,说的是不再执着于身外之物的状态;那么这句可以契合熙凤死前喊的是“巧姐”,而不是念着财富或权力。
另外,电视剧给熙凤的结局是:被冻死在北风里,尸体用席子卷吧卷吧丢在乱葬岗里。我也不同意这个做法,贾府的丫鬟死了都没这么随便,她可是王熙凤啊!
达人A:所以我们还是很难去揣测曹公的心思的,很难设计一个能与判词、曲子完全对应的结局。程高本对比曹雪芹当然是续得很差,但也是根据判词编得比较好的续写了。
活动现场(左二为本文作者蔡依涵)
附:冷知识问答答案↓↓↓
1、怡红公子、绛洞花主、富贵闲人、无事忙、混世魔王
2、宝玉给黛玉取字为颦
3、薛宝钗
4、妙玉给宝玉送生日帖时,自称槛外人
5、花气袭人知昼暖
6、晴雯
7、亲兄弟
8、贾蓉
9、贾政和赵姨娘的女儿
10、宝玉
11、妙玉
12、林之孝家的。原是宝玉的丫鬟,后去服侍凤姐儿
梦醒时分,结局未定
活动至此告一段落,而众人谈兴未减。
犹记去年清秋寒冬时分,不论是作诗签,还是以身入戏,红楼故事在我等心中又鲜活起来。诗社没能逃脱凋零的命运,而我们的书社却已来到第五季,几多感慨,何其幸运。
新的一季,也让喜阅书社继续陪伴我们的生命吧!
活动大合照
摄影 | 谭桐熙
文案 | 阿 愚
排版 | 王静雯、颜子杰
初审 | 王春芳
复审|李秀娟
终审 | 万日融
发布于:北京市恒正网配资-配资网大全-低息配资开户-网络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