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央视播放了一则报道,介绍我空军歼?16战斗机在一次驱离外军飞机的行动中凭借优秀机动性能取得有利位置,并成功锁定了两架外军隐身战斗机的情况。这个事件说明,在我国完善的综合防空体系支持下,歼?16具备与对方隐身战机正面交锋而不落下风的能力。中航工业沈阳公司设计师艾志强在央视的专题片里,用“足以用完美形容”来评价歼?16;我方飞行员也称其为“几乎没有短板”的飞机,这些评价并非空穴来风。
歼?16拥有大载弹量、较远的作战半径、先进的雷达航电和武器系统,能执行多种任务——空中优势、对地攻击、海上巡逻等。正因为这些特点,专家和飞行员对它评价很高。目前歼?16的量产规模已超过数百架,成为我空军中数量最多的一型现役战机,近年来也频繁承担台海、东海、南海等重要海域的战备巡航与警巡任务,因此常与外军飞机发生近距离接触。最近,美国媒体还报道过加拿大一架巡逻机在东海与歼?16的“近距离接触”事件,这只是众多类似遭遇中的一起典型案例。
展开剩余66%据报道,部署在日本嘉手纳基地的一架加拿大CP?140巡逻机执行“监视朝鲜船只”的任务时,被我方战机发现并驱离。执行驱离的中国战机包括歼?16和苏?30MKK两型重型双发战斗机。报道提到,歼?16一度靠近到离那架CP?140仅约60米的距离,近到几乎能看清驾驶舱内情况,并能清楚看到机翼下挂载的空空导弹。这类近距伴飞不仅具有战术上的压制作用,也对对方形成明显的心理震慑。
从这次事件可以归纳出几点特点。首先,加拿大方面以“监视朝鲜船只”为由进入我附近海空域,但实际上近年来加拿大军机、军舰频繁出现在我国周边,多为配合盟国在该地区的军事行动和侦察任务,因此对我国国防安全构成一定压力,我方不会置之不理。其次,我空军选择同时出动两架重型战机执行驱离,体现了对持续伴飞能力的需求。与单发轻型战机相比,苏?30MKK和歼?16拥有更长的续航和更大的作战半径,能在空中长时间巡航并持续对外机施压,减少了反复换装的需要。第三,两架战机都携带实弹出动,这既是为应对突发空中支援(如邻近美军战机介入)而做的战术准备,也是对附近侦察机形成强烈震慑——挂弹的重型战机出现在面前,本身就是一种明确的威慑信号。外媒引述称,当时加拿大巡逻机的机组也承认歼?16的出现确实增加了“压力源”。
另一个细节是,公开照片显示此次歼?16是单人驾驶,后座并无人。这款飞机本为双座设计,后座在执行对地或对海火力打击、武器操控等复杂任务时常有作用,但在单纯的空中驱离和伴飞对抗中,一名飞行员即可完成任务,因此出现单人行动并不罕见。
随着歼?16编队规模扩大,它在一线战备巡航中的出现频率越来越高。近几年,美、日、韩、澳、加等多国空军的飞机都曾与歼?16发生接触。综合国内外报道可以看出,凭借自身性能和我军现代化作战体系的支撑,歼?16在多次对峙中都占据上风,即便面对对方隐身战机,也能在较量中发挥压制作用。对于那些频繁靠近我国周边的外军机队而言,歼?16机群已成为一道醒目的防线,成为不容忽视的“钢铁长城”。
发布于:天津市恒正网配资-配资网大全-低息配资开户-网络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